青年托举

更加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祝愿并相信“青托工程”将极大促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助力他们脱颖而出,进而跻身更大平台做出重要创新贡献。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理事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林

郭璐璐,山东大学高等医学研究院研究员
长期从事膜受体GPCR药理学研究,聚焦于痒觉和嗅觉GPCR的配体识别及激活机制的研究,并进行相关疾病的药物开发,相关成果以第一作者(含共同)发表于Nature(2023、2021、2020), Nature Communications, JNC等国际学术期刊。

刘凤江,广州国家实验室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病原微生物及其宿主重要靶点的结构生物学研究。通过解析和分析相关靶点的结构,揭示病原微生物的关键生物学过程的分子机制,为药物和疫苗的研发提供结构生物学基础。在Science, Molecular Cell, Science Advances, PNAS, Nature Communications, Protein & Cell和Structure等国际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于晓彧,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全职博士后,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从事天然免疫与细胞信号转导的研究,主持博士后面上基金、博士后特别资助等多项基金。作为第一作者揭示了STING凝集体负调控天然免疫的机制,相关论文发表于Nature Cell Biology等国际学术期刊。

付业胜,军事医学研究院生命组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主要从事泛素密码的功能及调控机制研究工作,相继发现M1、K63和K48型泛素链在血管稳态、骨骼发育和炎症免疫中的作用。在Molecular Cell,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Aging Research Reviews等国际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王鑫,副研究员,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
研究方向:小分子非编码RNA与精子发生

张兵,副研究员,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
研究方向:病原微生物分子结构

李响,博士后,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
研究方向:非编码RNA

许悦,博士后,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研究方向:病原微生物与宿主相互作用

林昶东,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研究方向:免疫细胞黏附与迁移

熊雪莲,主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研究方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

王义平,青年研究员(非独立PI),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
研究方向:细胞代谢与肿瘤发生发展

唐小强,副研究员,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研究方向:心血管疾病分子病理学

黎彦璟,1991.03出生,博士后,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研究领域:表观遗传学的结构生物学
本人对青托工程的评价:
本项目对于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支持力度不言而喻,是青年科技工作者早期起步的坚实基础和重要助力。本项目在开展过程中取得了预期的研究进展和实验结果,并且在项目的支持下申请人也完成了若干篇科技论文的发表。综合来看,本项目进展顺利,取得成绩出色,申请人圆满完成了相关的各项工作任务。

朱平平,1987.08出生,副研究员,郑州大学
研究领域:生物化学
本人对青托工程的评价:
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在青年人才成长方面发挥着独特优势。青年人才的科研生涯刚刚起步,建实验室、寻找研究方向需要很多经费,托举工程给了青年人才比较大的资助,能够有力地支持青年人的成长。我依托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申报了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功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的工作人员和研究同行在经费使用、人员交流、研究方向确立、课题优化等多个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对我的成长帮助良多。

李阳,1988.05出生,博士后,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领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本人对青托工程的评价:当我得知我入选了“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的时候,内心是十分激动的,这意味着未来三年我将有稳定的资金,支持着我在生命科学领域展开原创性的研究。在青年时期我们不缺乏热情、不缺乏激情、不缺乏对科学探究的渴望和动力,最缺乏的就是慧眼伯乐,缺乏滋润我们成长的“阳光雨露”。感谢中国科协为我们这些刚刚崭露头角的青年人提供了支持,助力于我们的成长。
导师对青托工程的评价:“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人才支持项目,该项目鼓励了青年人才的自身发展,并帮助青年人才在黄金时期创造出突出业绩。由政府助力的资助项目更是大大避免了我国青年人才的流失,更好的保障了青年人才在国内的发展前景,对于我国的科学创新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个人寄语:不畏困难,勇往直前!

殷庆飞,1985.08出生,博士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研究领域:长非编码RNA与干细胞
本人对青托工程的评价:在陈玲玲导师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的大力支持下,我非常有幸能够入选中国科协实施的“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该工程为国内优秀的青年科技人才提供了充足的科研资金,激发我们的研究兴趣,助力我们实现科研梦想。我将按照中国科协的要求、努力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拓宽研究视野,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做出突出业绩,努力为国家科技创新和进步做出贡献。
导师对青托工程的评价:中国科协实施的“青托工程”,依托学会选拔一批国内优秀青年科技人才,通过对青年科技人才进行资助培养,激励青年科技人才积极探索,促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指引青年科技人才的发展方向。同时,该工程有利于建设国家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和培养未来科技领军人才,并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赵玉政,1983.10出生,副教授,华东理工大学
研究领域:细胞代谢成像与基于代谢物探针的抗肿瘤药物开发
本人对青托工程的评价:青年工程在导师指路护航、科研项目资助、同行会议交流、个人生活补贴方面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非常有利于我们青年研究人员的快速成长!
导师对青托工程的评价:青年工程的实施非常有助于优秀的青年人才选择留在国内继续发展,避免了优秀博士的大量流失,帮助他们在国内尽快成长为合格的科学家,极大地提升了我国与国外同行的竞争力。
个人寄语:在青年工程的托举下,勇攀科研高峰!

徐薇,1983.07出生,助理研究员,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
研究领域:代谢失调与人类疾病
本人对青托工程的评价:“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给我提供了与更多优秀青年科研工作者交流的平台,两位高水平导师的共同指导也使我在前沿领域不断取得研究成果。连续三年的经费支持为我的科研工作提供了物质保障。最重要的是这项荣誉明确了我的成长方向,激励我潜心科研、大胆创新,努力在未来几年取得更大突破。
导师对青托工程的评价:该项目精心选拔并资助具发展潜力且潜心科研的青年科学工作者,在他们的科研黄金时期为其提供指导和支持,鼓励他们努力成长为专业能力出类拔萃、具有国际视野的科研人才,为国家建设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后备队伍。
座右铭:追逐梦想,享受科研,在自己选定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张宸崧,1987.11出生,博士后,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领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本人对青托工程的评价: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科研工作者,能够在我开始博士后研究的第一年就入选第一届青年人才托举计划实在是我莫大的幸运。国家对我们这些年轻人的关心、信任和支持让我深受感动和鼓舞。两年以来,我在该计划的人员和经费支持下,在导师的关怀下继续我的研究工作,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并取得了一些小进展。虽然这些进展还很初步,但我相信在该计划的支持下,只要我们继续努力工作,一定能不负国家对我们的支持和期待。我也希望这个计划能够继续实施下去,帮助更多像我一样的年轻人开始科研事业。
导师对青托工程的评价:青年人才托举计划的实施是对近年来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培养出的一大批青年科研工作者巨大的支持,充分体现了我们国家对于科技、教育事业的重视。这个计划不但解决了许多刚刚开始踏入科研岗位的优秀学者的科研经费问题,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开拓学术视野、增长人生阅历的绝好机会。我衷心希望这个优秀的计划能够帮助更多年轻人才,支持他们更好地从事科研事业,为我国的科技进步做出贡献。
座右铭:大巧若拙

赵爽,1982.12出生,助理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与细胞所
研究领域:小分子非编码RNA在精子发生中的功能机制
本人对青托工程的评价:托举工程使我们的科研工作在思路上有专家指点,在经费使用上更加自主,对我们开展独立研究提供了机会和平台,为我们这些“科研新人”保驾护航”。
导师对青托工程的评价:托举工程提高了青年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是青年人才的培养一次大胆突破。
个人寄语:借“托举”平台,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向着科学的高峰勇往登攀!

江永亮,1987.04出生,副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领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本人对青托工程的评价: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是由中国科协立项,择优支持有较大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32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帮助他们在创造力黄金时期做出突出业绩,成长为国家主要科技领域高层次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重要后备力量。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项目,不仅为年轻人做科研提供了经费支持和更多学术交流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该项目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通过与合作导师一对一的定期交流和讨论,凝练课题方向,把握国际前沿,整理科研思路,极大的提高了年轻人的科研热情和学术水平。我强烈建议该项目能资助更多的年轻人,给他们更多的自由支配经费的权利,让他们无后顾之忧的做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而且中国科协应该为年轻人创造更多的学术交流的机会,让年轻人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科研,爱上科研,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做贡献。
个人寄语:生命是短暂而又美好的,珍惜时间,把握当下,热情的拥抱生活,快乐的活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