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要闻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临床医学专业分会2023年度第一次全体常务委员会议暨”检验医学前沿技术和临床转化”学术活动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顺利召开

发布日期:2023-05-24  浏览次数:23995

      2023年5月16日,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临床医学专业分会主办的2023年度第一次全体常务委员会议暨”检验医学前沿技术和临床转化”学术活动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顺利召开。

      2023年5月16日上午会议上半场,是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临床医学专业分会常务理事会议。常务理事会由临床医学专业分会主任委员康熙雄教授对临床医学分会前期工作进行总结、下一步工作进行部署。分会创始人田亚平教授百忙之中莅临会议。

      康熙雄教授简单回顾了临床医学分会的创建和发展历程。康教授提到分会从2005年成立到现在已经18年了,为了能够持续高质量发展,分会对委员要求较高,有行业里的院士委员。分成立初期叫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临床应用分会,当时的会长就是田亚平教授。2016年田会长把接力棒交给康教授。分会响应国家的号召和管理规定,目前所有经费开支和收入都由总会统筹管理。2020年11月,临床应用分会在杭州开了第四届换届会议,同时把临床应用分会改名为临床医学分会。第四届委员会成立以后,怎么样把临床医学作为我们的对象,把基础工作全部转化到临床来,是分会的主要责任。渗透到临床的全部学科里,首先扩大队伍的时候尽可能采取临床医生,谭爱国主任通过线上的方式铺开,把先进技术引

      入到我们这里来,包括了临床相关,二是跟踪进步的,包括检测论坛、质谱应用论坛、移植前后的相关临床论坛,包括生化自动化和高质量发展的论坛等等,开展了很多线上为主的工作。其中,包括了潘世扬副主委的分子诊断高峰论坛等等,影响力相当之大,充分发挥了主委和常委的积极性,包括壕晓柯主任,还有在座各位相当积极的主委,大家一起共同做,疫情期间一直没断,非常感谢大家。另外,康教授对临床医学分会下一步工作和分会发展作了详细部署。

      2023年5月16日上午会议下半场是学术会议,首先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临床医学专业分会秘书长谭爱国教授开场致辞并介绍上午学术会议的主持嘉宾,田亚平教授、姜晓峰教授和潘世扬教授。

 

      上午第一位讲者是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的郑直教授。郑直教授讲座的题目是《新型免提核酸高通量分子检测技术及应用》。郑教授简单介绍了 PCR技术相对于免于学检测优势、应用前景以及存在的问题。然后引出实验室开发的新型免提核酸高通量分子检测技术-CLIP-PCR方法,一种无需特酸提取,直接检测基因表达的三明治杂交核酸检测法。郑教授详细介绍了CLIP-PCR方法的原理以及方法学特点以及应用举例。

 

      上午第二位讲者是来自郑州大学化学学院副院长,生命分析化学研究所所长李朝辉教授。李朝辉教授的讲座题目是《数字式单分子检测技术与应用》。李教授简单介绍了自己团队     以荧光可视化分析为出发点,通过多学科交叉,发展从分子、细胞和活体水平上的新方法、新策略、新体系,用于生物成像、疾病诊疗防治等领域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开发小分子荧光探针、荧光纳米颗粒,做一些非常灵敏便捷的检测技术和平台等研究成果。然后详细介绍了有关数字式单分子检测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进展以及在阿尔茨海默症、生殖健康、优生优育、癌症早筛早诊、炎症因子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上午第三位讲者是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检验科主任王雅杰教授。王雅杰教授的讲座题目是《多维传染病疾病临床检验体系建设和医防结合工作探讨》。王教授详细介绍了地坛医院三年抗疫中新冠病毒检测情况以及病毒流行趋势。地坛医院是专业的传染病医院,在传染病监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包括呼吸道病毒合胞病毒感染、新冠病毒、2003年的SARS疫情、新发传染性疾病,像H1N1、H7N9、黄热病、首例寨卡、首例裂谷热等等,2018年、2019年霍乱、疟疾、鼠疫患者等,都做了很多工作和贡献。

 

      上午第四位讲者是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康熙雄教授。康熙雄教授的讲座题目是《后疫情时代的数基医健技术的发展》。康教授介绍数基医健技术就是数字为基础的医学和健康,是现在所提倡的以数字为基础的医学和健康领域的现状、发展。康教授认为目前临床实验学科的发展重视的全是疾病标志物的寻找,而疾病标志物的寻找随着技术平台的发展向前走,现在的技术平台都是组学向前走,测序仪是测序组学,质谱仪是蛋白组学,计算医学部的政治老师管的是流式质谱仪,都是组学。组学标记物怎么应用,这也是技术平台发展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康教授谈到了人体暴露组学认识的重要型、精准计量的重要性、    健康生命全周期的概念以及健康学的概念、健康干预的内涵、个体信息采集等,数基生命系统的建立及其意义等。     

 

      上午最后一位讲者是来自同济大学教育部病原与宿主防御重点实验室的周大鹏教授。周大鹏教授的讲座题目是《新冠病毒感染和疫苗引起抗体应答的Fc段糖基化在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周教授详细介绍了IgG分子结构以及病毒感染后FC的糖基化和抗病毒免疫的关系,周教授强调,糖基化缺失,单核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亲和力大量提高,是导致大量细胞发生炎症因子风暴的原因之一。周教授介绍了新冠疫情暴发之后,斯坦福的课题组和欧洲的一个课题组独立发现,从轻症向重症转变的过程中,发生了特异抗体的核心岩藻糖丢失,提出了核心岩藻糖非常重要。然后介绍了他们建立的检测岩藻糖缺失的方法以及应用前景。

 

      2023年5月16日下午会议首先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临床医学专业分会秘书长谭爱国教授介绍下午的四位主持嘉宾,郝晓柯教授、康熙雄教授、刘志忠教授和谭爱国教授。

      下午第一位讲者是遵义医科大学检验学院鄢盛恺教授,鄢盛恺教授讲座的题目是《基于VAP技术的血脂亚组分检测及临床应用进展》。鄢教授首先介绍了目前血脂检测的类型、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质量管理以及现有的共识和指南等。然后介绍了血脂谱检测的技术进展,包括全自动检测技术、核磁共振技术和质谱技术。鄢教授详细介绍了VAP的技术原理、检测血脂亚组分的类型、适用的人群等。鄢教授指出,VAP技术适用于的人群主要包括低密度正常的急性冠脉综合症、心肌梗死、2型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等主要人群。根据临床检验路径,如果是健康体检,先做病人分析,如果血脂正常,再进行其他筛选。如果普通血脂都异常,需要做亚组分分析,是不是要改善生活方式和用药。有人说血脂亚组分正常才是真正的正常,实际上血脂是动态的变化,不管是常规血脂还是亚组分,都需要正确应用于临床。

 

      下午第二位讲者是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何成彦教授,何成彦教授讲座的题目是《基于拉曼光谱的认识建立蛋白SERS检测方法》。何教授详细介绍了拉曼光谱基本知识、近些年基于拉曼光谱技术平台发表的论文、批准的科研课题、基于SERS光谱进行蛋白质标志物鉴别以及临床应用等。

 

      下午第三位讲者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武利庆教授。武利庆教授讲座的题目是《蛋白质计量及其在体外诊断量值溯源中的应用》。武教授详细介绍了体外诊断与蛋白质计量的需求、蛋白质计量研究进展、蛋白质计量在体外诊断中的应用等精彩内容。强调体外诊断精准定量的需求和体外诊断产业法规对量值溯源的要求,迫切需要建立蛋白质精准“标尺”;蛋白质计量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在量值源头复现、参考测量程序、参考物质与法规标准方面取得长足发展,形成蛋白质计量体系;蛋白质计量成果已在体外诊断义气检查四定校准、支撑体外诊断产品研发与尽管等方面发挥作用。武教授讲座内容丰富,听众受益匪浅。      

      下午第四位讲者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兼办公室主任,安徽省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心常务副主任沈佐君教授。沈佐君教授讲座的题目是《栅形微纳芯片捕获肿瘤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沈教授首先详细介绍了液体活检的概念、类型、循环肿瘤细胞的定义、与肿瘤的分期的关系等基本知识。然后介绍了常规肿瘤细胞的捕获方法以及存在的不足;最后详细介绍了栅形微纳芯片捕获肿瘤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的优势。    

      认为超薄的200纳米厚的氮化硅芯片,捕获到的细胞活性可以达到94%以上,捕获效率达到96%。    

 

      下午第五位讲着是上海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王文广教授,王教授的讲座题目是《大模型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情况》。王教授长期从事人工智能方面的工作,现在做大模型以及知识图谱的产业应用,包括医疗领域,还有制造业等其他领域的应用。王教授详细介绍了GPT1-4之间的发展历程、ChatGP的特性包括能够输入语言,还能输入各种图像,可以理解语言内容和图像内容,做相应的分析。输出语言和使用工具等。另外,王教授重点介绍了通用人工智能、医学通用人工智能以及应用场景以及存在的问题。

    

      下午第六位讲着是北京医院谭爱国教授。谭爱国教授的讲座题目是《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构建检验项目的创新体系》。谭爱国教授首先简单介绍了检验科新项目开展流程以及对医疗机构新项目开展的限制。然后用基于二代测序技术检测母亲外周血胎儿游离DNA筛查唐氏儿和多重PCR检测男性Y染色体微缺失诊断男性不孕不育的两个实例说明,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开展新的检测项目的意义。最后总结出检验科新项目开展的建议流程。

 

      最后, 康熙雄教授对全体会议进行了简单总结。康熙雄教授非常感谢大家从早上到下午一直认真参加论坛。

      康熙雄教授指出检验医学前沿技术和临床转化针对目前的新冠后,尤其是在医改过程中的管理体系,尤其是集采和各方运营过程中的困难,我们应该怎么面对。在我们的前身的上游是企业、生产者,上游是研究者,研究者、生产者以及上游的这些人应该怎么向前走。再下来,现在检验的人员面临着迅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应该怎么活着,这是在座各位面临的问题。我们今天主要围绕着要开发什么样的技术、建立什么样的项目、做什么,我们的传统思维是要做诊断,这是各位学医人深深扎根在脑子里的想法。康熙雄教授认为,通过今天的会议,不仅要解决疾病,更重要的是解决健康评价体系的建立问题,这样才能把建设健康强国的事情真正落实。建立怎样的项目、引进什么样的技术平台,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规范化。武利庆教授讲了标准化的体系建立,包括试剂和设备的标准化。在这个前提下,从临床上应该怎么结合起来向前推进,我们检验人的生存道路在哪里。从这个角度来说,每位专家讲得都是相当不错的内容,在座各位朋友也能获得深入的理解和体会。康熙雄教授认为,通过今天的会议,不仅要解决疾病,更重要的是解决健康评价体系的建立问题,这样才能把建设健康强国的事情真正落实。建立怎样的项目、引进什么样的技术平台,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规范化。武利庆教授讲了标准化的体系建立,包括试剂和设备的标准化。在这个前提下,从临床上应该怎么结合起来向前推进,我们检验人的生存道路在哪里。从这个角度来说,每位专家讲得都是相当不错的内容,在座各位朋友也能获得深入的理解和体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仪器中心介绍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仪器中心(中心实验室)建立于1979年,建有核酸、质谱、细胞、电镜、单细胞测序、同位素六大平台,其中质谱中心也是医科院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心。中心拥有大型仪器设备40多台,总资产过亿,并遵循“专管共享”原则,面向医科院甚至面向社会开放,是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会员单位和北京地区“大型仪器协作共用网”成员单位。成立至今,已为医科院各所院、北大、清华、中科院、公安部等多家大学研究所、以及301医院、北京医院、博奥生物60多家医院和生物制品公司的150余个科研团队提供精湛技术支持与服务,并与多家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心拥有一支有高研究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队伍,一个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生物医学科学仪器平台,竭诚为我国基础医学探索、重大疾病研究及人才培养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支撑! 

联系方式 :010-69105011,69105007

邮箱:corelabibms@163.com网址:http://222.28.169.12:8080/corelab/web/index

供稿: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临床医学专业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