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要闻

代谢专业分会开展第二期“代谢纵横”学术沙龙活动

发布日期:2023-05-16  浏览次数:12883

      5月11日,由代谢学会专业分会(以下简称“代谢学会”)主办的“代谢纵横”学术沙龙顺利进行。本期沙龙的主题是“肥胖:从脂肪中的生理到转化”。沙龙生动体现了代谢分会“基础与临床结合”的宗旨,各位专家畅所欲言,热情交流分享自己的研究。沙龙活动通过网络会议室与平台直播方式开展,有近200人出席网络会议室,4580人从平台直播间观看。

 

会议海报

      如何通过对脂肪和肥胖的生理机制的理解来推进肥胖治疗是临床专家与基础研究者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代谢专业分会的首届主任委员、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汤其群教授(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副理事长)主持了沙龙。

      南方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张惠杰教授(代谢专业分会委员)从临床角度阐述了肥胖的主要治疗方法及研究进展。这些方法包括不同强度的运动、限制性进食、药物治疗与减重手术。不同运动强度对于体重和能量代谢稳态存在不同影响。在药物治疗方面,GLP-1受体激动剂和相关药物的减肥效果和代谢获益近期得到广泛关注。膳食结构与饮食时间及饮食模式,是临床上治疗肥胖的关注点。临床研究发现减重手术能够维持长达20年的减重效果,且能延长生存时间,但实用性受到限制。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研究员刘军力教授(代谢专业分会副秘书长)从基础研究角度出发,总结了靶向下丘脑与脂肪组织来治疗肥胖,减重的进展,并分享了他们团队基于内质网应激发现能够降低体重、改善代谢的瘦素增敏剂雷公藤红素和醉茄素A。通过局部冷暴露促进脂肪产热,来抑制肥胖的作用。他们团队发现了抗脂小分子-HPF,激活UCP1促进脂肪产热减重,这些减重小分子药用前景广,效果佳。

      在来自临床与基础领域的专家完成学术报告后,沙龙嘉宾纪立农、刘平生、陈雁和曲伸教授分别从不同模式节食减肥作用,药物靶向脂肪产热抗肥胖,非人灵长类动物研究肥胖与啮齿类动物中相关研究的区别,代谢性手术的机制和临床获益,药物减重的作用与前景,中枢神经调控在抗肥胖中的作用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探讨,并回答了在线听众的问题,活动进行2小时后圆满结束。

      作为代谢学会的精品学术活动,代谢沙龙旨在围绕基础与临床的结合,聚焦当下热点研究话题,荟萃国内外潜心钻研的专家学者进行深度讨论,将该领域目前的研究以及未来的展望呈现给听众。会议当晚,听众们踊跃提问,受益匪浅,收获满满。代谢分会欢迎更多听众继续关注并加入到代谢沙龙的后续活动。

 

会议视频截图

汤其群教授(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副理事长)担任主持

张惠杰教授(代谢专业分会委员)作报告

刘军力教授(代谢专业分会副秘书长)作报告

 参与研讨的专家们畅所欲言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发言

      首先,肯定了当前生活方式改善,饮食的控制以及运动对于减重的益处,并且提出了如何更好的坚持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其次,也指出了减肥药物治疗以及手术减重的优点与局限性。最后,肯定肥胖发生过程中的靶点研究,能够更好的改善肥胖,也希望能够进一步实现转化,应用于临床。

  •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刘平生研究员发言

      首先,饮食结构已经由金字塔结构转变为餐盘结构,因此之前的研究需要进一步验证。其次,他强调了间断饮食通过减少能量摄入减轻体重的作用,但是对于同样是减少摄入,三餐减量以及间断性饮食如辟谷的具体效果与区别需要进一步研究。并且,他肯定了HPF作为小分子治疗肥胖的益处,指出靶向脂肪组织的β3-肾上腺素受体的研究需要考虑心血管疾病风险。 

  •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陈雁研究员发言 

      肯定运动加饮食治疗对于减重的作用。肯定饮食成分治疗肥胖的作用,目前几种氨基酸对于降低体重,胰岛素敏感性均发挥一定作用,今后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讨论了局部热疗治疗肥胖的理念。

  •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主任曲伸教授发言 

      肥胖这个领域还有很多值得研究的。肥胖的治疗与干预,其目标是改善代谢,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究肥胖的病因,实现个体化治疗。降低体重并不难,重要的是维持住体重不反弹。减重手术也并不是万能的。因此,更多物理的方法应用于临床,如球囊手术等。我们也不能无脑而治,强调了神经中枢调控肥胖的作用。与中枢为友非敌,是我们今后的研究方向。各种中枢抵抗,炎症抵抗的靶点治疗,将成为肥胖治疗的较好手段。当然,适当的运动加合理的饮食,是治疗肥胖的倡导方式。

供稿: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代谢专业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