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要闻

第四届全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研讨会总结

发布日期:2014-09-11  浏览次数:10484

一、会议概况
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吉林大学、吉林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承办的第四届全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研讨会于2014年7月25~28日在长春市吉林大学多功能学术厅召开。来自全国各地从事一线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的208位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议内容涉及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双语教学、教材建设等多个方面。共交流会议摘要78篇,大会报告29个。大会有4位特邀报告人,分别是国家教学名师郑用琏教授、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奖人滕利荣教授、医学院校生物化学教材资深主编贾弘禔教授和在教学方面有哲学和人文深入思考的孙志贤教授。会议选举出第二届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已更名为专业委员会)委员(名单见附件)。
会后,大部分代表在吉林大学实验教学中心参观考察,该中心的设施和运行,尤其是该中心的管理方式为大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二、会议探讨的几个问题
1. 创新人才的培养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教育部赋予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会议代表交流了各自的经验。例如,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对长学制本科生采取暑期集中短期科研训练的做法效果令人满意。
2. PBL教学改革
基于问题的教学(PBL)是各院校目前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大家就如何将PBL理念与本单位教学实际相结合,介绍了各自的做法。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Sandwich教学法等灵活有效,已经在全国部分院校推广应用。中国医科大学、复旦大学医学院以遗传代谢病为切入点,有效组织了针对性强的PBL教学单元。
3. 课堂教学中的哲学思想和人文渗透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育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华中农业大学的郑用琏教授用师德为魂的大爱深深感染了与会教师代表;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杨荣武教授生动厚重的临别赠言,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深切期望。生化英文歌、真实故事的视频短片等多种教学形式中所蕴含的丰富人文元素更是引发了大家的强烈反响。
4. 实验教学和团队建设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院的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介绍了“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引起了所有参会教师的赞叹,会后实地考察更是给大家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吉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交流了国家级教学团队的培养和建立过程,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严格培训制度值得各院校借鉴。
5. 课程考核
新的课程考核改革势在必行,参会代表也交流了自己的体会。中国医科大学配合PBL教学,特别设计了新型试题,着重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北京大学医学部将理论考试分段实施,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
6. 适合不同专业的教学
大家还交流了生物化学教学在不同专业教育中的特点,如:医学院校、综合类院校、中医药院校、农林院校、夜大学成人教育等生物化学各种专业层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的差异。
7. 教材建设和课程建设
人民卫生出版社生物化学教材的资深主编贾弘褆教授介绍了医学院校生物化学系列教材的历史沿革,对于教材中概念准确性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交流了生物化学精品课程的建设经验,指出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持久工程。第二军医大学更是在生物化学课程建设过程中融入了军事特色,与军校人才培养紧密结合。
三、关于生物化学教材和教学的相关讨论和建议
1. 教材的结构合理性: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教材前两篇较完善,但后两篇有待继续优化,可适当压缩。
2. 教材的概念准确性:一些提法还值得商榷,如嘌呤核苷酸循环作为联合脱氨的一种形式是否合适?8版人卫教材中糖酵解和无氧氧化的概念较合理,其他门类的教材不知是否也更新了提法。
3. 希望不同专业层次的教材形成各自特色,尽量符合各自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避免抄来抄去。
4. 建议生物化学教指委和学会这两个教学工作委员会多沟通,便于工作的协调开展,形成合力。
5. 建议在学会网站上设立教育工作论坛,就教学中各类问题及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