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动态

《生命的化学》2014年第3期专题“胆固醇”

发布日期:2014-07-02  浏览次数:63952



胆固醇(cholesterol),是一种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其溶解性与脂肪类似,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醚、氯仿等溶剂。胆固醇最早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由一位法国医生(François Poulletier de la Salle)从胆结石中发现并分离出来。1816年,化学家Michel Eugène Chevreul将这种具脂类性质的物质命名为胆固醇。胆固醇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尤以脑和神经组织中最为丰富(约占其总量的1/4),另外在肾、脾、皮肤、肝和胆汁中含量也较高。
从胆固醇的结构可以看出,它有一个极性的“头部”(羟基)、四个耦合在一起的环和一个短的可摆动的疏水的“尾巴”(饱和碳链)。胆固醇的分子结构决定了它的生理病理功能:作为一个两性的、扁平的、兼具刚性(四个耦合环)和柔性(尾巴)的小分子,它是天然调节磷脂双分子层流动性和相变的最佳“人选”,这也是胆固醇最基本的生物学功能。另一方面,由于其四个耦合环的结构,使得细胞很难将胆固醇作为碳源氧化代谢为CO2和H2O。因此,一旦胆固醇水平过高或运输异常,将在细胞内堆积,引起如动脉粥样硬化(在动脉壁下沉积)、Niemann-Pick C疾病(在溶酶体堆积)或施耐德角膜病变(在角膜沉积)。

本期专辑,组织了国内外著名的胆固醇代谢领域的华人科学家,撰写了胆固醇代谢的几个重要方向:小肠胆固醇吸收(宋保亮)、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内吞(李仲)、细胞内胆固醇运输(黄勋)、细胞内胆固醇酯化(李伯良)和胆固醇的外排(章大卫)。让读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趋势有一个总的认识。另外,胆固醇内源合成途径的调控也是胆固醇代谢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最近已有相关中文综述(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13, 35(4): 401-409),在这期中就不再赘述。

小肠胆固醇吸收的研究进展 [318-328]
王丽娟1,宋保亮1,2*
点击查看PDF
LDL受体介导的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内吞 [329-336]
范丽娟,李 仲*
点击查看PDF
人细胞内胆固醇酯化酶ACAT [337-345]
熊 缨,李伯良*
点击查看PDF
细胞内胆固醇运输 [346-353]
黄 勋
点击查看PDF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和细胞胆固醇外排 [354-365]
王法琦,顾红梅,章大卫*
点击查看PDF